今年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
9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講話回顧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光輝歷程,深刻闡述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顯著政治優勢,系統總結了新時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和實踐創新重大成果,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確要求。講話立意高遠、催人奮進,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是一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輝的綱領性文獻,為新征程上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提供了科學指引。
70年前,1954年9月15日下午3時,北京中南海懷仁堂,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們,同經過普選產生的1200多名全國人大代表一道,代表全體人民的共同意志,隆重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會議通過的新中國第一部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這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國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艱辛探索長期奮斗的成果,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起來的全新政治制度,是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翻開了我國政治發展史上的劃時代一頁,意味著中國政治從根本上實現了由少數人掌握政權、絕大多數人受壓迫被剝削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的偉大跨越。這在幾千年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實現了中國政治制度的偉大變革。
七十載波瀾壯闊,七十載春華秋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黨堅定不移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不斷健全我國選舉制度、國家機構制度體系、基層民主制度、人大組織制度和議事規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展現出蓬勃生機和活力。進入新時代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和實踐創新不斷取得豐碩成果。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的歷史方位,深刻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的新要求新期盼,健全人大組織制度和工作制度,推動人大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深刻把握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規律,強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必須堅持用制度體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堅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必須堅持按照“四個機關”要求加強各級人大建設。這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為新時代推動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宏偉歷程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已經牢牢扎根中國大地,深深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制度穩則國家穩,制度強則國家強。在中國巨輪乘風破浪的壯闊航程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效保證了我國始終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匯聚起無窮智慧和磅礴偉力,為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展現出顯著政治優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保證黨領導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國家,有效克服了舊中國那種群龍無首、一盤散沙和黨爭紛沓、相互攻訐的現象;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有效克服了一些國家那種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和選舉時漫天許諾、選舉后無人過問的現象;貫徹民主集中制、保證國家政治生活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有效克服了一些國家那種相互掣肘、內耗嚴重和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現象;保障全面依法治國、實現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有效克服了一些國家那種無法可依、有法不依和以權代法、以權壓法的現象;維護國家統一、保障國家長治久安,有效克服了一些國家那種各自為政、尾大不掉和民族隔閡、民族沖突的現象。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好制度,是能夠有效凝聚全體人民力量一道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好制度,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
當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越是關鍵時刻,越需要堅持和擴大我們的優勢,更好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新征程上,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更好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以制度優勢贏得戰略主動,充分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無限創造和活力,匯聚氣吞山河的勇氣和力量,為實現黨和人民的奮斗目標提供堅實制度保障,為人類政治文明進步作出新貢獻。
(編輯:劉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