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日。18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于2005年8月15日到湖州市安吉縣考察,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理念。這一重要理念,深刻揭示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2023年6月2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決定,將8月15日設立為全國生態日。全國生態日的設立,必將進一步推動全黨全社會更加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高生態文明意識,增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以釘釘子精神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念茲在茲,傾注巨大心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從思想、法律、體制、組織、作風上全面發力,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成就舉世矚目,成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顯著標志。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萬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給人民群眾帶來強烈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認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成為各地區各部門的共同行動。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目標,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來謀劃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今后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對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總結新時代十年的實踐經驗,分析當前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這幾個重大關系,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責任,強化支撐保障,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美麗中國建設為了人民,美麗中國建設依靠人民,人民群眾是建設美麗中國的主體。要以全國生態日的設立為契機,在廣大人民心中播撒綠色種子,更好地喚起全黨全社會建設美麗中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久久為功,持續發力,鍥而不舍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編輯:劉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