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網 科教
- 系好人工智能發展“安全帶” 作者-狄行思 來源-經濟日報 10-18
- 第四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在北京大學開幕 來源-求是網 10-15
- 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歷史方位、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 作者-蘇成 來源-光明日報 10-15
- 攻克“卡脖子”,無懼打壓勇攀登 作者-李 拯 來源-人民日報 10-13
- 加快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 作者-記者黃垚 來源-新華網 10-12
- 以良法善治保障人工智能健康發展 作者-張力 周艷雯 來源-光明日報 10-11
- 善用“大思政課”寫立德樹人“大文章” 作者-姬旭輝 來源-光明日報 10-10
- 放大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乘數效應 作者-閆相斌 來源-經濟日報 10-09
- 陜甘寧邊區法治意識培育的歷史經驗 作者-陳始發 來源-光明日報 10-08
- 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 來源-經濟日報 10-07
- 聚力提升新工科人才培養質量 作者-吳王鎖 徐真 來源-光明日報 10-05
- 虛擬數字人產業迎來新機遇 作者-李國正 劉亞杉 來源-經濟日報 10-04
- 將科技報國之志融入強國復興偉業 作者-新華社記者 來源-人民日報 10-03
- 跑出創新“加速度” 來源-人民日報 10-01
- 數字時代中國人文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 作者-吳 剛 來源-光明日報 09-30
-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筑牢國防鋼鐵長城 作者-陸鋒 周文 來源-光明日報 09-28
- 加強科技合作賦能全球發展 作者-金觀平 來源-經濟日報 10-15
- 為守護好共同的地球家園積極行動 作者-杜鵑 孫丁 張家偉 等 來源-光明日報 09-27
- 加快培養高水平人工智能人才 作者-鄭振宇 來源-光明日報 09-26
- 莫讓“數字賦能”變成“數字負擔” 作者-楊 平 來源-人民日報 09-25
- 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創新探索 作者-陸園園 來源-經濟日報 09-24
- “人工智能+”的戰略意義與推進路徑 作者-彭緒庶 來源-經濟日報 09-23
- 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 培養造就新時代大國良師 作者-周 侃 來源-光明日報 09-19
-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貢獻與實踐路徑 作者-干春暉 來源-經濟日報 09-18
- 構建公民終身法治教育體系 作者-馬懷德 來源-光明日報 09-17
-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堅持“兩個結合”的典范 作者-周葉中 來源-人民日報 09-16
- 怎么看人文社會科學與科技發展之間的關系? 作者-是說新語 來源-求是網 09-12
- 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 書寫教育強國篇章 來源-光明日報 09-11
- 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合發布2025年“最美教師” 來源-新華網 09-10
- 數智時代的人才培養更需要突出創新 作者-易明 來源-光明日報 09-08
- 以創新促發展 以合作謀共贏 作者-新華社記者 來源-光明日報 09-07
- 智能算法技術意識形態風險的治理路徑 作者-李嘉莉 來源-光明日報 09-05
- 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作者-張海鵬 來源-人民日報 09-04
- 讓人工智能更好賦能千行百業 作者-喻思南 來源-人民日報 09-02
- 為青年講好偉大抗戰精神 作者-徐 川 來源-《紅旗文稿》2025/16 09-01
- 保持戰略定力 堅定必勝信念 作者-新華社記者安蓓、高敬、王雨蕭 來源-新華網 08-29
- 詮釋偉大勝利 傳承抗戰精神 作者-羅存康 韓小昆 來源-人民日報 08-30
- 持續提升思政引領力 作者-趙國棟 來源-光明日報 08-28
- 扎實推動邊疆民族地區共同富裕 作者-張 錚 來源-人民日報 08-26
- 增強教育強國建設的社會協同力 作者-王景云 來源-光明日報 08-22
- 融合思政教育“小課堂”和“大課堂” 作者-邱峰 來源-光明日報 08-21
- 教育綜合改革構建鑄魂育人新格局 作者-記者 王鵬 來源-新華網 08-20
- 不能讓特權侵蝕教育公平 作者-求是網評論員 來源-求是網 08-19
-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作者-蕭鳴政 來源-光明日報 08-15
- 以科技賦能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光明日報 08-14
- 中國式現代化人才支撐更加堅實 作者-記者 敖 蓉 來源-經濟日報 08-13
- 推動新時代黨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評論員 來源-人民日報 08-12
- 今天,我們怎樣回答“錢學森之問” 作者-吳丹 來源-人民日報 08-10
- 產學研協同培養大國工匠 作者-童衛豐 王施怡 來源-經濟日報 08-09
- 以數字技術賦能智慧城市建設 作者-吳德勝 劉尚超 來源-光明日報 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