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何思琦 2024-10-06 09:52:38

            “錦繡河山美如畫,祖國建設跨駿馬,我當個石油工人多榮耀,頭戴鋁盔走天涯……”一首耳熟能詳的《我為祖國獻石油》,于1964年誕生在黑龍江大慶油田。

            幾代大慶人艱苦創業、接力奮斗,在亙古荒原上建成我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大慶油田的卓越貢獻鐫刻在偉大祖國的歷史豐碑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大慶油田發現65周年,大慶精神提出60周年。

            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是國內第一座石油工業題材原址性紀念館,其前身為大慶石油會戰指揮中心,編號“二號院”。這里曾見證了一個名為“大慶”的奇跡,也講述著這座石油之城“為祖國獻石油”跨越六十五載的諾言。

            起點:從一塊巖心說起

            質地為砂巖,直徑5厘米,長9厘米,重量177.64克。這是一塊取自松遼盆地千米地下的圓柱狀巖石樣品,名為“巖心”。大慶油田的故事,恰要從這塊巖心說起。

            “眼前的這塊巖心,就是大慶油田發現井——松基三井的巖心,大慶油田直接見證物。”跟隨講解員的腳步細細看去,曾經的篳路藍縷就在眼前。

            外國專家曾斷言,中國境內大部分地區都是陸相地層,絕不可能存在具有工業開采價值的油田,這讓石油地質工作者心中憋著一口氣。20世紀50年代,中國國內石油缺口近六成,因為缺油,公交車以煤氣作動力,背著大大的“煤氣包”。

            1958年6月,松遼石油勘探局成立。松基一井、松基二井相繼開鉆,石油卻并未如愿噴涌而出。

            茫茫中華大地,油藏何處?

            1959年4月,荒原深處,設計井深為3200米的松基三井正式開鉆。

            鉆到地下約1461米時,地質人員發現,巖心樣本含油顯示層厚達3.15米,從中取出的油砂棕黃,含油飽滿且氣味濃烈。這意味著,井下存在較好的油層。

            當年9月26日,新中國成立10周年前夕,歷史的指針指向下午4時。8毫米的油嘴開井后,油流大量噴出。出油了!經測試,松基三井原油日產量13.02噸。

            大慶之年得油田,大慶油田因此得名。這是黨的大慶,共和國的大慶,全國人民的大慶。

            一張《全國支援大慶石油會戰隊伍情況》表格,記錄了從各地抽調到大慶支援的人員構成:玉門石油管理局2000余人,科學研究、設計機關、石油院校2000余人,沈陽軍區1.5萬人,南京軍區1萬人……皆為“精兵強將”。

            一幅《會師大慶》油畫,還原了石油大會戰在即的歷史原貌。1960年,薩爾圖火車站前,頭上青天一頂,腳下荒原一片,會戰大軍在沼澤、鹽堿灘上開啟了奇跡的新篇章。

            一個微縮場景,展現了1960年6月1日“首車原油外運”的真實場景。滿載600噸原油的油罐列車緩緩駛出油庫。正是從這一天起,“工業血液”從大慶源源不斷地向新中國輸送。

            到1963年底,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1166.2萬噸。我國需要的石油,可以基本自給了。

            60年后的2023年,大慶油田成功跨越原油累產25億噸的歷史性里程碑。2024年上半年,原油產量再超計劃20萬噸。

            “‘二號院’是大慶石油會戰的起點,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很多石油人說,這里是石油夢想開啟的地方。”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館長關穎說,如今,大慶走過了超一個甲子的光輝歷程。一代代大慶石油人用拳拳報國心、錚錚強國志挺起了共和國石油工業的脊梁,創造了世界石油開發史上的一個個奇跡。

            旗幟: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誕生

            “迎面闖進我們眼底的,是高聳入云的鉆塔,一座座巨大的儲油罐,一列列飛馳而去的運油列車,一排排架空電線,和星羅棋布的油井。這一切,構成了一幅現代化石油企業的壯麗圖景……”1964年4月20日,人民日報刊發長篇通訊《大慶精神 大慶人》。長期處于保密狀態的大慶油田,第一次走進人們的視野。

            大慶精神、大慶經驗……大慶的名字鼓舞了一代代人。在“艱苦創業,光輝歷程”展線上,參觀者能真切感受到大慶人“為祖國獻石油”的付出——

            缺衣怎么辦?縫補廠女工們把舊工服收回洗凈,把舊棉花彈好絮上,再配上新布面。“兩舊一新”,一套石油人穿的“杠杠服”被這樣“拼”成。

            缺糧怎么辦?職工家屬隊扛起鐵鍬,深一腳淺一腳,在荒原上邊學邊干,搭起帳篷開荒種地。

            缺房怎么辦?石油工人卷起袖子,動手挖土、打夯。120天,全油田建成30萬平方米的“干打壘”(用土作原料修筑的房子),保證了石油大會戰的進行。

            在大慶石油會戰及后來的油田開發建設中,大慶人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不畏重重困難,艱苦奮斗。

            一個手拉鉆,一根木條,一把L形拐尺。“這就是蓋‘干打壘’的木工用具,館藏國家一級文物。從這3件工具中,我們能深切感受到老一輩石油人為油田建設付出青春與熱血的豪邁深情。”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館藏研究室主任田卓介紹。

            “看到這些‘干打壘’工具,再看到復原后的火炕土墻,很難想象當年的老會戰們是如何用那么簡陋的工具,在荒原上蓋出了一座座‘干打壘’。他們風吹日曬、爬冰臥雪……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來自北京的參觀者崔嘉銘說。

            這一路有多艱辛,高奏凱歌時就有多榮耀。

            一輛重達5.1噸的貝烏—40型鉆機絞車,吸引著參觀者的目光。在鉆井復原場景下,它依然顯出十足的英雄氣概。這是“鐵人”王進喜帶領的1205鉆井隊在大慶打下第一口油井“薩55井”時,“人拉肩扛”來的鉆井主機原件。它見證了王進喜首創5天零4小時打完第一口井的紀錄。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的鐵人王進喜,將一生獻給了祖國石油工業。

            擎旗自有后來人。

            第二代鐵人王啟民,科技興油保穩產,“寧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讓油田穩產再高產”。

            第三代鐵人李新民,把井打到國外去,“寧肯歷盡千難萬險,也要為祖國獻石油”。

            2023年,大慶油田對8名來自鉆探、采油、科研、海外項目等不同領域、不同崗位的“新時代鐵人式標兵”進行命名表彰。

            大慶油田的卓越貢獻已經鐫刻在偉大祖國的歷史豐碑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建黨百年之際,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被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講述大慶油田的故事,不僅是對光榮歷史的回望,更是對精神傳承的弘揚。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發展故事,讓參觀者更實在地感受到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時代內涵。”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宣教部負責人宋瑋說。

            啟程:在傳承中繼續建設百年油田

            走進紅色質樸的“二號院”,一條青銅鋪就的“大慶之路”從室外一路通向館內。青銅路上雕刻著一串串年份數字,大慶油田的歷史脈絡清晰可見。

            一座以大慶油田發現井松基三井為原型的雕塑在院內靜靜矗立。雕塑以井口裝置為主體造型,四周旋渦狀的設計如一股股油流,仿佛帶領人們的思緒重回那段厚重歷史。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23級本科生孫笑涵跟隨學校的社會實踐隊在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參觀學習。“作為一名化學專業的學生,我本身對石油工業就很感興趣。看完大慶油田一步一步的發展歷程,感到特別振奮。”

            館內,一扇漆面脫落、整體破舊的大門,吸引了孫笑涵的注意。為何在顯眼位置放置這樣一扇大門,有什么特殊意義?

            “這扇門,就是大慶油田會戰指揮部舊址‘二號院’曾使用的大門。材質為紅松,紫紅色漆面已經有所脫落。大家跟著我從這扇門前一起走過,我想,它也在提醒著我們,走好前行的路,更不能忘記來時的路。”90后講解員王奎星是大慶本地人,做講解員已經7年,他從師父手中傳承接力棒,講述著大慶油田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走進中廳,一個鏗鏘有力、飽含深情的聲音傳來。“我叫張學杰,1962年從青海到大慶參加石油會戰。”電視短片《一位90歲老黨員的崗位講述》正循環播放著。“‘寧要一個過得硬,不要九十九個過得去!’大慶人的嚴實作風,不是抽象的,貫穿于大慶和鐵人的平凡故事中。希望年輕一代石油人不忘艱苦奮斗,傳承嚴實作風,把油田建設得更好。”屏幕上,張學杰說。

            激情的會戰歲月,動人的會戰故事,英雄的會戰人物。每一個講述都有分量,每一個故事都有力量。

            一年前,建黨百年天安門廣場慶典第62號紅旗入藏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寓意建黨百年之際恰為大慶油田發現62周年。如今,這面紅旗及捐贈證書正在館內展出。

            “對大慶油田而言,愛國主義是具體的、現實的,是大慶油田最深沉的思想根脈、最樸素的行動邏輯。”關穎說,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開館以來已有400余萬人次走進館中感受紅色文化,汲取接續奮斗的強大動力。

            走進尾廳,“大慶之路”再次出現。

            展線恍如時光隧道,一條披荊斬棘的創業路清晰可見,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薪火相傳。歲月已遠,但那些曾在此揮灑過汗水的名字,沒有被遺忘。

            為國出油65年從未間斷。“當好標桿旗幟,建設百年油田。”刻在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尾廳墻上的大字,閃爍著耀眼光芒。

          標簽 -
          網站編輯 - 張利英 張盼 審核-于波
          01009027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20723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精久久精产国| 明星xxxxhdvideos| 最近最好看2019年中文字幕|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 | 成年人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豪妇荡乳1一5白玉兰| 精品国产青草久久久久福利 | 国产一级成人毛片|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 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一级毛片免费视频网站| 9277手机在线视频观看免费 | 亚洲网站www| 美女被网站大全在线视频| 波多野结衣在丈夫面前|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边| 成人黄色在线网站| 国产美女一级做受在线观看| 国产又爽又粗又猛的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品爱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线免费| 荫蒂添的好舒服视频| 欧美高清在线视频在线99精品| 日本乱码一卡二卡三卡永久|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男女猛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电影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中文字幕5566| 日本人强jizz多人高清| 男女猛烈xx00免费视频试看| 欧洲吸奶大片在线看| 好男人好影视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伊人一伊人色综合网|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18女人毛片大全| 精品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