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成就和經驗,為在新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個耀眼標志和重要里程碑。深入總結黨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從中汲取砥礪奮進的智慧和力量,對在新的趕考路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擺脫貧困、實現小康,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孜孜以求的美好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自覺擔負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指揮、親自督戰,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精準扶貧和脫貧攻堅,實現決戰決勝目標任務,讓中華大地特別是廣大農村發生歷史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變化。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個偉大光榮”高度評價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要立足大歷史觀,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歷史事件在新中國史、中國共產黨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乃至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歷史地位。
這一偉大壯舉,兌現了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極大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具有重大政治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歷經風雨,接力奮斗,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言必行、行必果”的生動詮釋,充分體現了黨的初心使命,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體現了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在這一偉大實踐中,廣大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將人民利益置于最高位置的深厚情懷,更加堅定了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自覺性。
這一偉大壯舉,歷史性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具有重大歷史意義。歷史上,沒有哪一朝代擺脫了絕對貧困,一些所謂的封建社會“治世”、“盛世”,也從未真正讓廣大人民豐衣足食。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中華民族亙古未有的偉大跨越,標志著中華民族的千年小康夢在新時代得以歷史性實現。如同新中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則徹底結束了中國絕對貧困的歷史,中國人民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大幅提升,積累起更為強大、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極大促進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這一偉大壯舉,使黨的基層組織在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煥發強大生機活力,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是錘煉作風、錘煉意志、錘煉干部隊伍的大熔爐,是檢驗黨員干部初心使命、責任擔當、能力本領的試金石。在脫貧攻堅戰中,廣大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得到有力證明和充分檢驗。經此一役,一批軟弱渙散的基層黨組織實現浴火重生,廣大基層黨組織特別是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凝聚力和戰斗力明顯增強,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夯實了黨的群眾基礎和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這一偉大壯舉,根本扭轉了一些農村一度走向衰敗的不利局面,鞏固和壯大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根基,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極大改變了農村的面貌,極大改變了農民的面貌,大大提升了廣大農村的生產能力、消費能力和抵御重大風險的能力,鞏固了工農聯盟,改善了城鄉關系,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贏得了戰略先機、開拓了戰略縱深。如果說,革命年代,廣大農村是我們黨的戰略根據地;改革開放新時期,廣大農村是我國現代化的重要穩定器和蓄水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再次深刻昭示,我國廣大農村依然是大有作為的“希望田野”。
這一偉大壯舉,成功檢驗了中國理論和中國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具有重大世界意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偉大成就,拓展了發展中國家通向現代化的道路,拓展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樣式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以每年減貧1000萬人口的規模和速度,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為人類減貧作出無可替代的重大貢獻,“精準扶貧”成為當今世界反貧困領域具有標志性、引領性意義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二
從“一窮二白”到“全面小康”,是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的一份優異答卷。這份答卷,是在超大國土、超多人口的東方大國、社會主義大國展開的,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階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的形勢下寫就的。在這樣的歷史條件、現實背景、時代局勢下,黨團結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超強的領導能力,生動闡釋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為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帶來深刻啟示。
偉大成就深刻昭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成就,充分彰顯了一個百年大黨不變的初心使命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深刻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深刻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新的征程上,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偉大成就深刻昭示,辦好中國的事情,必須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根本歷史結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獨立探索適合自身發展道路的標志性成果,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標志性成果,充分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條成功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新的征程上,無論遇到什么風浪,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都要一以貫之、堅定不移,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昂首闊步走下去,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偉大成就深刻昭示,辦好中國的事情,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們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帶領人民為美好生活而奮斗的重要成果,是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的重要體現。正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惠及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得以實現。新的征程上,必須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人民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
偉大成就深刻昭示,辦好中國的事情,必須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才是硬道理。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黨之所以能領導人民創造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根本原因就在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我們對發展是硬道理這一樸素真理有了更深體會。新的征程上,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和安全,以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成就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夯實基礎。
偉大成就深刻昭示,辦好中國的事情,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團結就是力量”,是深刻積淀于我們黨的精神血脈的政治基因。全面小康重在全面,覆蓋的領域要全面、人口要全面、區域要全面,“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正是在全面小康這一最大公約數下,全國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聚焦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凝聚起盡銳出戰求勝利、眾志成城攻難關的磅礴偉力。新的征程上,必須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把中華民族的大團結轉化為無堅不摧的復興偉力。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肖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