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奮斗在脫貧攻堅的大道上,四川省大力推動產業扶貧,讓人民群眾的小康生活越來越甜。實踐證明,產業增收是脫貧攻堅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發展好一個產業,就能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盛夏時節,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果園村的葡萄園里綠意盎然,一串串葡萄顆粒飽滿,預兆著不久后的大豐收。在家庭農場的葡萄藤下,曾經日子過得十分艱難的張雄,樂呵呵地說起如今六個“子”的幸福生活:“種上了好果子,娶來了好妻子,生了個好兒子,買了個好車子,住進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這樣的幸福生活,得益于果園村葡萄種植業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鄉親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但產業發展切忌一哄而上、千篇一律、盲目跟風,必須充分考慮自身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土地、勞動力、資本等要素稟賦結構和經濟特征,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果園村過去主要以傳統農業為主,老百姓的生活僅能滿足溫飽。近年來,當地干部群眾逐漸認識到,靠天吃飯不如靠動腦筋吃飯,只有找到一條可持續的產業發展道路才能真正過上小康生活。為此,村干部請專家進行指導,結合當地條件,明確了發展葡萄這一特色產業的思路。但由于沒有經驗,村民們一開始十分猶豫。果園村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黨員帶頭小面積試種,成功后再帶領大家特別是貧困戶搞規模化經營。村里還積極幫村民申請貸款,擴大種植規模。經過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果園村已種植特色葡萄5200畝,發展葡萄品種40余個,成為彭山葡萄萬畝示范區的核心區,全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3.1萬元,較種植葡萄前收入翻了15倍,成功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以葡萄產業為引領的致富路。“做夢也沒想到會有這么好的生活條件與居住環境,一點也不比城里差,大家都享受到了發展的成果。”如今問起果園村村民,人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延伸產業鏈條實現持續穩定增收。徜徉在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的檸檬小鎮,檸檬芳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2019年,首屆世界檸檬產業發展大會在此召開,成為安岳檸檬品牌在世界檸檬產業中一張靚麗的名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而延伸扶貧產業鏈條,不斷向上下游拓展,是夯實脫貧成效、保障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的穩定之策。安岳檸檬種植已有90年歷史。經過多年的栽培馴化、選優提純,選育出了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安岳檸檬。今天,安岳有檸檬種植戶11萬戶33萬余人,營銷企業3000余戶,12萬余人在全國乃至國外賣檸檬。守著萬畝檸檬標準化種植基地,安岳縣進一步開動腦筋,將發展以檸檬文化為特色的文旅產業作為延伸產業鏈的主攻方向,投資數億元,打造了集“吃、住、游、購、采摘體驗”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度假休閑區——檸檬小鎮。安岳還著力打造檸檬主題文化活動,連續舉辦10屆中國檸檬節,拍攝了以檸檬為主題的電影和紀錄片,使安岳檸檬的美名越傳越廣。
推動產業發展成果惠及廣大群眾。小小的一壇泡菜,卻有著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近年來,眉山市以“東坡泡菜”為引領,打造“味在眉山”千億級產業,把 “小泡菜”做成了“大產業”“大名片”,“中國泡菜看四川、四川泡菜看眉山”已經是當地閃亮的產業招牌。
做大做強扶貧產業不僅能夠從根本上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而且能夠方便快捷地幫助貧困地區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與此同時,通過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建立穩定的利益聯動機制,能夠更好推動產業發展成果惠及當地群眾。四川省眉山市在發展泡菜產業的過程中,建立了“企業+基地+農戶”“企業+專合組織+農戶”利益聯結機制,通過“租金+分紅”等方式,保障農戶種植收益;同時建立了“訂單+保單”風險防控機制,企業與農戶根據市場需求商定訂單內容,穩定生產規模、降低市場風險。“兩個機制”體現的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要把農民組織起來,面向市場,推廣‘公司+農戶’模式,建立利益聯動機制,讓各方共同受益”。
“有一份踏實穩定的工作,供女兒讀了大學,也買上了房,我很滿足、很感激!”在當地泡菜龍頭企業就業的殘疾人村民劉樹芬眼眶泛紅地向記者講述了他們家的故事。蓬勃發展的泡菜產業不僅成為四川省眉山市脫貧攻堅的重要推動力量,而且給當地群眾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眉山市積極推動泡菜龍頭企業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優先聘用基地農戶進廠務工,既增加農民務工收入,又解決了企業用工荒、用工貴等問題,實現了“雙贏”。全市泡菜龍頭企業每年解決3萬余農民進廠務工,增加務工收入近10億元。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當地龍頭企業牢記“先富幫后富”的歷史使命,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踴躍投身扶貧行動,這既體現了共同富裕的基本價值取向,又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力量。
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外力幫扶,更要靠內生動力,發展產業就是最好的“內生動力”。有了好的產業,經濟就有了活力,群眾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好。在陜西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曾點贊柞水木耳是“小木耳大產業”;在山西考察期間,總書記再次點贊“小黃花大產業”很有發展前途;在寧夏考察期間,總書記強調“葡萄酒產業大有前景”。發展特色產業成為祖國大地脫貧攻堅戰場上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今天,在巴蜀大地,葡萄產業、檸檬產業和泡菜產業的發展為當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托舉起當地鄉親們的全面小康生活。
責任編輯:高天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