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 求是网

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来源:求是网 作者:是说新语 2025-11-24 21:52:10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地方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此后又在多个场合作出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本质要求和科学方法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强调的是“新质”,而不是一般的生产力,不能把新质生产力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特点是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一方面,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科技创新能够带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发挥引领作用。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制度创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对立统一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劳动分工协同水平进一步提升,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关系更加协调,要求通过制度创新改革原有体制机制,更好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新要求。此外,商业模式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包含对原有生产过程、分工体系和价值链的重构,经营主体适应新的技术条件而变革运营管理方式,将不断涌现出更多新模式、新赛道。

  关键在质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既注重量的合理增长,更注重质的有效提升,关键在质优。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是“质态”而非“业态”。新质生产力强调的是社会生产函数的深刻改变和社会化大生产水平的提高,而不仅是某个或某些具体产业的发展,无论工业、农业、服务业都可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例如,无人机植保就是典型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实现“质优”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生产力是质和量的辩证统一,提高生产力水平既要在“量”上扩大先进生产要素投入,更要在“质”上优化要素组合、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发展从量变向质变跃升。此外,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标志。全要素生产率反映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之外,由技术进步、管理优化等带来的产出增长。每一种要素本身的质量和能级提升,以及各要素资源的配置组合优化,都会有力带动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

图片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近年来,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带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图为2025年10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在轨飞行期间获取的探测器与地球合影图像。 新华社发 国家航天局供图

  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先进”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更高素质的劳动者。劳动者的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数倍于简单劳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劳动者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技术、管理能力,劳动的复杂程度随之提高,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二是更高科技含量的劳动资料。劳动资料是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代表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用什么劳动资料从事生产是各时代的重要区别之一。马克思曾指出,机器替代手工劳动是工业革命的核心特征。当前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替代和改造传统生产工具,这是人类社会迈向数智时代的重要标志。三是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劳动者施加作用的客体,其范围随着生产力发展而不断变化。历史上,农耕文明的劳动对象主要是土地,工业文明的劳动对象主要是资源能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拓展了劳动对象的内涵外延,比如数据已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太空育种、深海采矿等极大开辟了生产力发展空间。

  详见: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文章《深刻领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决策部署》

  (策划:黎海华 审核:王兆斌)

网站编辑 - 朱豫 张盼 审核 - 王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