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 求是网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来源:《求是》2025/13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院)务委员会 2025-07-01 09:00:00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院)务委员会

  80年前,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抗战14年,中国共产党人作为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成为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无愧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和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回顾这段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历程,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这是对中国人民艰苦卓绝抗战历史的深刻总结,是掷地有声、颠扑不破的历史结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地位和伟大贡献,在新征程上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在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从政治上把握方向、大势、全局,为全民族抗战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引领作用。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我们党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基于对政治形势的科学分析,作出了日本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断。纵观抗战全过程,无论是领导东北抗日联军顽强抵抗,还是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无论是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是确立全面抗战路线,我们党始终勇立潮头挺膺担当,以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把指导抗战实践作为理论创新的重要源泉,以深远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政治智慧确立了党在抗战时期的方针、任务和政策,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科学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与策略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世界、变革实践、推动历史发展的有力武器。”一部同仇敌忾、浴血山河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在运筹帷幄中作出正确战略预判和政治决断的伟大实践史。我们党准确把握抗战规律,坚持兵民是胜利之本,提出并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为全民族抗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制胜路线图。我们党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游击战争成为中国军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战争手段和战争样式,游击军和游击战逐步向正规军和正规战发展,最终成为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定性力量和战法。敌后战场在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逐步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要战场,到战略反攻阶段成为全面反攻、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前沿阵地和战略基地。抗战期间,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建立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满怀自豪地指出,“我们的党已经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重心,已经成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重心,已经成了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重心”。

  鉴往事,知来者。历史充分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进一步展现了我们党的强大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凡的战略擘画能力和策略运用水平。新征程上,全党必须始终坚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身体力行“两个维护”这个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战略定力和策略活力相统一,确保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行稳致远。

  二、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奠定了战胜侵略者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作为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鼓舞者、实践者,积极倡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全体中华儿女共御外敌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面对中日两国的悬殊力量对比,要取得抗战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提出“领导全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到1935年10月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从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1937年8月洛川会议正式形成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的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使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我们党在认识和实践上不断深化,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军队和老百姓。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创造了前提条件。十年内战,数不清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杀害。西安事变发生后,党内外许多人对释放蒋介石想不通。1936年12月28日,毛泽东同志到红军大学讲演,有学员问为什么不能杀蒋介石,毛泽东同志回答:如果仅仅从我们党的私仇出发,杀蒋介石来解恨,忘记了民族危亡这个大局,那还能称马列主义的政党吗?1937年9月,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由此开创了“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团结抗敌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国民党统治集团出现动摇妥协和反共倾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打退和制止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三次反共高潮,坚持“抗日高于一切”,表现出宏大的气度格局和强烈的历史担当,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团结和凝聚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政党、团体、爱国人士、少数民族、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广泛联盟。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曾寄希望于中国分裂的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历史启示我们,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作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当前,统一战线面临的时和势、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统战工作不是过时了、不重要了,而是更重要了。新征程上,必须从人心和力量的战略高度看待统一战线,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

  三、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铸就伟大抗战精神,凝聚了战胜敌人的强大精神力量

  抗日战争是物质的角力,更是精神的对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险阻、生死考验,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在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的抗日战争中,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英雄群体前仆后继、为国捐躯,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在中国共产党强大真理力量和强大人格力量的吸引感召下,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的爱国主义精神,汇聚成汹涌澎湃的抗战意志,无数中华儿女义无反顾投身这场关系民族存亡绝续的伟大斗争。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在抗战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铸就了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图为2025年6月25日拍摄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展区。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供图 梁茵/摄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埃德加·斯诺将他在陕北感受到的“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称作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以文化侵略政策摧残国人意志,进而灭亡中华民族的图谋,我们党有力动员文化战线,推出一系列深入人心的不朽之作,《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传唱大江南北,点燃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深刻指出,我们除了有“手里拿枪的军队”,还要有一支必不可少的“文化的军队”。在党的领导下,这支“文化的军队”成为团结教育人民、打击消灭敌人的雄师劲旅,生动诠释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辩证法。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攻坚克难、再创辉煌,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需要我们赓续红色血脉,继承党的光荣传统,践行和续写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深化“两个结合”中巩固文化主体性,坚定文化自信,持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为实现党在新征程上的战略目标提供更为坚强的思想保证、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更为有利的文化条件。

  四、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汇聚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正义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战争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基础,凡是以反对外族侵略和掠夺,以反对阶级压迫和剥削,以推进社会变革为目的的战争都是正义战争。日本军国主义惨无人道的侵略行径、令人发指的屠杀罪行、野蛮疯狂的掠夺破坏,给中国人民和广大亚洲国家人民带来了惨绝人寰的灾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中循道而行,始终站在人类进步一边,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并肩作战。早在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前夕,我们党就提出中、英、美、法、苏五国建立太平洋联合战线的主张,1941年发出《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正式向世界宣布中国共产党确立与英美等国建立反日统一战线的政策。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英译本序言中所指出的,“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中国共产党以坚如磐石的抗战意志和英勇顽强的抗战行动,成为东方战场的“灯塔”,白求恩、柯棣华、史沫特莱、爱泼斯坦等肤色各异、说着外语、穿着八路军军服的国际友人,已然成为中国革命队伍的一部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不仅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救亡图存,而且有力配合支援了盟军在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2025年5月7日,在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强调“要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当前,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单边主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要以史为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力量,坚决反对任何否认侵略历史甚至美化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言行,坚决反对一切歪曲二战历史真相、否定二战胜利成果的图谋,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义利观,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携手各国为人类命运争取更加光明的未来。

  五、开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为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提供了强有力政治保证

  抗日战争的14年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党的建设成为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完成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任务就可能拖得更久、付出的代价更大”。从遵义会议到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再到党的七大,党史上一个个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见证了我们党确立正确军事路线、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的不平凡历程,也见证了我们党以自身的成熟壮大不断赢得抗战主动的伟大征途。这一时期,我们党开展延安整风运动,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现了全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的新的团结和统一,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政治和思想基础。党中央相继作出《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关于巩固党的决定》,提出“大量的十百倍的发展党员”,并尽一切努力巩固党的组织,培养造就了大批抗日骨干力量,在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筑牢了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

  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之际,唯有一个先进纯洁的政党才能担负起引领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史使命。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明确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并将这一任务称之为“伟大的工程”。通过实施这个伟大工程,我们党以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勇敢地承担起救亡重任,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胜利的美好希望和国家发展的光明前途。经受抗日烽火的洗礼,我们党不断走向成熟,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我们党能够领导人民赢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政治保证。

  一个政党最难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从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打出一套全面从严治党“组合拳”,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党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同时也要看到,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持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

  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从伟大抗战精神以及红色基因的传承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满怀信心开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不移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网站编辑 - 张芯蕊 校对 - 徐勇林 高胜军 审校 - 何晨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