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源頭:一所讓夢想發光的“學校”

          2020年09月03日 13:35:39
          來源: 青海日報 作者: 孫海玲

          制作面點。

          認真練習。

          學習裁剪。

          精心雕琢。

          制作服裝。

          汽修培訓。

            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

            4月11日下午,當記者來到曲麻萊縣農牧民創業指導服務中心的汽修培訓基地時,俄要才仁正帶著幾位學生對一輛損傷車輛進行細致檢修。

            俄要才仁曾是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葉格鄉紅旗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經過三年多的培訓學習,俄要才仁不僅合格畢業,還成為了汽修培訓基地的一名老師,年收入達到六萬多元。 “以前我只能放牧,啥都不懂,現在技術一年比一年好,收入也很穩定,我希望將自己學到的手藝教給更多牧民的孩子,讓他們也過上好日子”。俄要才仁說道。

            曲麻萊縣農牧民創業指導服務中心設有唐卡繪畫、美發美甲、油漆工、汽修、民族服裝制作、民族手工藝品制作、民族廚藝培訓、水電暖等15個培訓基地,是目前全省規模最大、設施最全的精準扶貧產業轉型技能培訓中心。中心按照“進得來,留得住,能致富”的就業脫貧要求,積極引導牧民轉變生產生活方式,有特色地開展技能培訓工作,并以創業帶動就業,定向輸出貧困勞動力,使遷居縣城的精準易地扶貧搬遷戶擁有一技之長,走出了一條具有曲麻萊特色的培訓促就業、就業促脫貧的精準扶貧路子。

            截至目前,曲麻萊縣農牧民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已完成培訓1783人。和俄要才仁一樣,有越來越多的農牧民在學費、吃住全免費的優惠政策下,經過技能培訓后實現了產業轉型、就業致富。攝影:黃靈燕

            坐標: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

            時間:4月11日下午5時40分

            四月的曲麻萊,習習寒風擋不住時令的催化,草原上的冰雪開始消融。下午5時許,夕陽的余暉照進曲麻萊縣政府食堂,成林和西尕拉毛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成林姐,辣椒切成這樣可以嗎?”“拉毛,再放一勺生抽調味,翻炒一下,就可以裝盤了!”顛勺、翻炒、調味、出鍋……成林動作嫻熟,西尕拉毛配合默契,倆人有說有笑,沒過一會兒,幾道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開始飄香。

            成林和西尕拉毛每天形影不離,形似姐妹,她倆來自不同的地方,卻有著相同的身份——幾年前,她們都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如今一師一徒,亦師亦友,都成了廚師。她們每天在政府食堂這一方天地,用心烹制一道道美味佳肴,用努力的姿態繪出了一條新時代農牧民脫貧致富的微笑曲線。

            31歲的成林是縣政府食堂的主廚,個頭不高,看上去還有幾分柔弱,清瘦的臉龐上有一絲高原紅,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和人說話時還略有些羞澀,但當她走進廚房,站在灶臺前拿起鍋鏟時,眼睛里便透露著一股自信和從容。

            從大字不識一個的草原姑娘,成為曲麻萊縣政府食堂的掌勺廚師;從一個生活窘迫的貧困戶,成為有著固定工資的“上班族”,成林的轉變之大連她自己都不曾想到。

            這種轉變還要從2016年說起。

            溯源而上,從曲麻萊縣城出發,驅車6小時,記者來到海拔4500米以上的黃河源頭村——曲麻萊縣麻多鄉郭洋村,這里是成林出生和長大的地方,由于家里沒有牲畜和草場,生活一度困難,成了當地的貧困戶。

            成林的家在三江源國家公園的核心腹地,為保護好這片凈土,2016年成林一家享受到易地搬遷政策,通過易地搬遷項目,成林在縣城有了一套60平方米的住房。搬下山后,一家人的居住條件更好了,但也面臨著新的問題,除了會放羊,她沒有別的技能,生活如何保障?

            生活壓力下,成林只能選擇外出打工,可由于沒文化,不懂技術,只能干些體力活。于是她在縣城附近的餐館打工,從最基本的端盤子、刷碗、打掃衛生做起,也就是那個時候,她發現自己非常喜歡廚師這份職業,每當看到餐館里的廚師將一盤盤好吃的飯菜端上飯桌時,成林的心里總會心生羨慕。

            搬下山如何能致富?如何能讓更多的“成林們”實現就業創業?這不僅是成林的期盼,也是曲麻萊縣政府的努力。

            曲麻萊縣是純牧業縣,也是生態要地,靠傳統畜牧業已滿足不了牧民群眾基本生產生活的需求,只有打破此現象,發展第二、三產業,才能脫貧致富,因此,產業轉型發展刻不容緩。

            “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學化水平,以‘奶牛效應’為基點,給貧困戶一頭奶牛,還不如把貧困戶直接打造成一頭‘奶牛’。”曲麻萊縣縣長尼瑪扎西介紹,循著這條思路,曲麻萊投資建成了集唐卡、理發、美甲、服裝、裝載機挖掘機、汽修、金銀匠、烹飪、裝飾裝潢等各類培訓為一體的曲麻萊縣農牧民創業指導服務中心,通過培訓使勞動力掌握一技之長才,由過去的單一放牧型向多元技能型轉變,進而形成牧區富余勞動力主動適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就業新常態。

            成林的母親卓瑪才塔從一開始就深刻領會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以前沒有讓兒女接受相應的義務教育而深感遺憾,現在必須珍惜機會,不容錯過,再不能耽誤兒女的前程了于是便第一時間帶著四個兒女自愿到縣技能培訓中心報名參訓,成林便是其中一個。

            2017年3月1日,成林的機遇來了。曲麻萊縣農牧民創業指導服務中心的烹飪技能培訓招生,她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我非常喜歡做飯,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廚師是我的夢想。”成林用一口并不流利的漢語說著。

            由于沒上過學,剛開始培訓的時候成林連最基本的調料和蔬菜名字都記不住,面對困難她并沒有退縮,培訓期間沒有請過一天假,加倍的努力和付出最終換來了畢業時的優異成績。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從最開始的洗菜、摘菜,到后面的面點培訓,再到后面的各類炒菜,成林的努力付出為自己贏得了“翻身”的機會。同一時間進培訓班的16人中,成林的業務能力最好,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畢業證和廚師資格證,并且順利進入縣政府食堂,成了一名廚師。

            “現在每月能領多少工資?”成林有些拘束地沖記者伸出5個手指頭。隨后她說:“我非常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工資也從最初的3000元漲到5000元,家里已經脫貧了,非常感謝政府為牧民群眾辦的這個培訓學校,給我們培訓技能,還讓我們有了工作,解決了我的后顧之憂。”成林說話時,臉上欣喜的表情讓人感覺到這個樸實的藏族姑娘對眼下生活的滿足。

            農牧民創業指導服務中心不僅是曲麻萊農牧民群眾學習的課堂,也是他們夢想開花的地方。

            “你們的拿手菜有啥?”面對記者的問題,一旁的西尕拉毛吐著舌頭、掰著手指俏皮地說道:“糖醋里脊、爆炒雞塊、紅燒肉……這些菜名我以前聽都沒聽過,更別提吃了,但現在這些菜都已經成了我們的拿手菜。”

            20歲的西尕拉毛上小學四年級時因為一次意外受傷輟學了,后來通過村黨支部書記介紹,進農牧民創業指導服務中心烹飪專業學習,2018年結業后分配到縣政府食堂,成了成林的搭檔,也是成林的徒弟。

            這幾年,成林的弟弟妹妹們也相繼走進農牧民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學習技能。妹妹義西,2017年開始了為期10個月的服裝培訓,掌握了男女各類服飾的制作,培訓期間學習刻苦,得到老師及同學的認可,結業后在果洛藏族自治州清水河鎮開設服裝店,月收入5000元左右。

            三弟文扎,2017年至2018年底,接受了民族手工藝金銀匠培訓,為期兩年的培訓結束后取得優異的成績,在曲麻萊縣康多諾澤藏族工藝品有限公司治多縣分店打工就業,月薪4000元。

            四弟歐周(曾用名卡學),2017年至2018年底接受唐卡培訓,學習唐卡繪畫技能,目前在稱多縣高原紅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打工就業,月薪3000元。

            如今家中四個兒女都學業有成,卓瑪才塔逢人便說:“過去總是羨慕干部家庭的子女,可自從我家四個孩子通過參加培訓學習、就業創業,每月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家庭生活好了,一點也不比干部家庭差。”

            一技在手,豐衣足食。如今在曲麻萊縣,有越來越多的“成林們”通過農牧民創業指導服務中心掌握了一技之長,也實現了人生的價值,更使全縣牧區整體勞動力由過去的單一勞力型向多元技能型轉變,真正做到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技能脫貧致富。(作者:孫海玲咸文靜張多鈞)

            【采訪手記】給錢給物,不如給一門好技術

            采訪成林和西尕拉毛的時候,她們正在縣政府食堂的廚房里準備當天的晚飯。我們的到訪并沒有打亂她們的陣腳,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不一會,醋溜番瓜、蔥爆羊肉、蒜蓉油麥菜等幾個家常菜便端上了飯桌。

            “你們嘗嘗,我們做的飯菜怎么樣?味道咸淡怎么樣?還合口味嗎?順便再給我們提提意見!”西尕拉毛一邊笑盈盈地端菜,一邊招呼著我們,邀請我們嘗一下她們的手藝再走。

            20歲的西尕拉毛性格直爽,外向開朗,紅撲撲的臉頰上有一雙大眼睛,小學上到四年級時,因為一次意外導致頭部受傷,從此就輟學了。她會說一口流利的漢語,和她聊天中知道,這個藏族小姑娘心中藏著夢,她很想繼續留在學校,用知識改變世代貧困的面貌。

            2018年,西尕拉毛重續了“上學夢”。農牧民創業指導服務中心招生的時候,她主動報名,參加廚師專業培訓,結業后,順利來到縣政府食堂工作。如今,每月有3500元的工資,得益于易地搬遷項目,還有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讓她過上了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西尕拉毛說,和她一起畢業的好多人都找到了工作,有的還開起了餐館,當上了老板。

            每一個夢想都值得澆灌,每一個夢想都值得尊敬。

            橫跨長江和黃河源頭地區的曲麻萊縣屬于純牧業縣,這里產業結構單一,除了放牧,貧困群眾普遍缺乏其他的技能,隨著精準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開展,牧區富余勞動力不斷增加。鑒于此,曲麻萊縣深謀遠慮,統籌整合各類培訓資源,提高培訓針對性和有效性,通過政府引導和服務,加快培養一批“學技術、懂技術、用技術”的職業農牧民。于是,曲麻萊縣農牧民創業指導服務中心應運而生,這不僅為全縣的貧困戶子女提供了一個“管吃管住”的培訓基地,也為更多有夢想的農牧民搭建了一個平臺。

            靠別人“輸血”富一陣子,靠自己“造血”富一輩子,給錢給物不如教會一門技術。培訓中心請來內地知名培訓師給學員面對面、手把手進行技能培訓指導,有針對性地開展烹飪、汽修、理發、民族舞蹈、藏族手工藝品、藏族婚禮司儀等技能的免費培訓。

            在這里,我們見到了麻多鄉扎日加村的仁青才仁,清瘦的臉龐,黝黑的皮膚,學習民族手工藝品加工已有三年時間的他,做起手工藝品來格外認真仔細。他說,要做好一條藏式腰帶需要兩個星期,一條腰帶能賣上千元。

            在這里,我們見到了巴干鄉的更喬,這個22歲的藏族青年只上過小學三年級,他對裝修非常感興趣,平時業務能力強,會說普通話,成了這個班上的班長。他的夢想是學成以后自己創業,為更多藏區群眾裝飾出溫暖的家。

            有了本事不受窮,學門技術奔小康。有了各類各層次的人才當“師傅”,曲麻萊縣群眾干勁也更足了,致富有底了。目前,曲麻萊縣已退出貧困,摘掉“貧困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職教扶貧變“輸血”為“造血”,不僅有力推進了脫貧攻堅這一緊迫任務,還將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

            “幫一把,扶一把,自己好好干一把!”把這句話放在西尕拉毛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和她接觸的幾個小時里,她身上總是有一股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感染著我們,大大的眼睛里總是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愛,她說: “我的老師成林一直在努力著,作為徒弟我就更應該努力,用優異的成績來回報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關懷!”(孫海玲)

          標簽 - 曲麻萊縣,藏族工藝品,黃河源頭,讓她,創業指導
          網站編輯 - 張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吊色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第44页| 國产一二三内射在线看片|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加勒比|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手机麻豆 |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黑人两根巨大挤入| 日本妈妈xxxxx| 国色天香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麻豆| 久久―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97碰在线视频| 色爱无码av综合区|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 天天影视综合网色综合国产| 美女羞羞免费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精品a∨在线观看|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免费观看美女裸体网站| 久久天堂AV综合色无码专区| 4480新热播影院| 男人让女人桶爽30分钟| 日本一卡2卡3卡四卡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免费精品自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色视频|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视频| 色偷偷女男人的天堂亚洲网| 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免费区| 成人福利小视频| 国产在线公开视频|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久久久久我|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视频app| 黄色a级片网站| 欧美乱子伦videos|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757|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老师免费视频 | 在线观看www日本免费网站| 四库影院永久在线精品|